所以我想在網路上有個空間紀錄我的所見所聞,至少比起我的大腦還來的可信吧,當我在進行寫作的過程會回憶起當時的情境,雛形寫完後潤飾文章看看我有沒有對我自己的記憶動了手腳,其次透過寫作可以慢慢地梳理我的生活,所以我想透過部落格培養我的寫作技能
比起GenAI生成出那種非常直接的邏輯思考敘述,我們人類不知為何就是能讓文字變得有血有肉(尤其臺灣人特別愛用諧音梗,拜託我超愛的😎,希望讀者們也都很喜歡諧音梗,畢竟每次聊天時我不尷尬就無敵了)
起源
最初的印象是我大概小學三、四年級時待在安親班有個大我一、兩歲的姊姊很喜歡寫文章,她常常會分享她寫完的內容給輔導老師及我們這些小孩子看,雖然當時的我有時無法理解文章的某些篇幅,但我感受的出來那姊姊在寫作上感到非常快樂,這讓我心生羨慕
我升上國中之後蠻喜歡國文課的,每次寫作文都可以寫到第二面甚至跟老師要第二張作文紙,雖然常常寫了冗長的描述(沒錯,我也很喜歡在作文裡寫廢文😏),但那算是我在國中裡比較擅長做的事情(畢竟國中生的主要任務就是看漫畫跟小說,每週三我上學前都會在7-11買一本寶島少年進學校),不過我現在卻是選擇資工這條路,我想我心中那股想寫些東西的幼苗還未凋零
路途
另一方面我覺得我活了二十幾年卻沒有為這世界貢獻任何東西有些愧疚,高中電腦課雖然老師會教建立Google blogger網誌但我們根本沒有寫部落格的習慣(上課就夠累了,放學後就得去打工,沒排班就必須跟同學瘋狂玩線上遊戲活絡我們的感情)
後來升上大學突然有了大把時間才想到要寫部落格,用Github Page架了網站想說整理平常修課的內容,但也更新不到幾篇,除了修太多課(真的很不建議一學期超過20+學分甚至30學分)整理自己的筆記就來不及了,我的拖延症加上完美主義心態一直作祟,導致我上完課遲遲沒有動作
又拖了很久到我去實習時才想著可以把Github Page當作筆記網站寫些工作上碰到的問題及解法才又繼續更新,但實習結束後也沒有更新其他的內容了,我終於意識到了,我只是,懶惰🤡
Just try it
升上了碩士班後,時間又變得更多了,在這階段我更應該去思考我到底想為這世界做點什麼事,我刪掉手機裡的社群媒體APP後我更加去關注我自身的想法,花更多時間關注一些部落格文章e.g. Wiwi、Huli、駉等人讓我注意到也許我應該分享一些我自己的所思所想
回到我的起點不再去要求一步到位的內容,我想要寫些什麼就寫,分享書的讀後心得、分享我從網路上看到的文章而引發我那些省思、分享我去哪裡怎麼去怎麼玩以及分享我的品味給讀者等等,人本來就有各式各樣的興趣而這些內容用社群媒體很難整理(畢竟誰會想要往下滑一年前的貼文?),所以我想部落格是最好的歸屬
在這裡我可以自由設計我自己想要的版面、格式以及甚至放點Katex公式[1]🧐
\[ H_{b}(X) = -\sum_{x \in \mathbb{X}} P(x) \cdot log_{b}P(x) = \mathbb{E}[-log_{b}P(X)] = \mathbb{E}{p} [log_{b}\frac{1}{P(x)}] \]並且透過部落格練習寫作可以同時為我的職業生涯帶來好處,畢竟研究工作花了七成時間在進行研究,三成時間把研究內容整理完寫成paper才算得上完成工作,優化任何一塊環節都能夠超越自我此乃美德,而練習直接寫才是王道,難道我讓想法在腦中盤旋就可以完成一篇文章?
共勉之
[1] 消息理論中的熵定義 - https://scientia-potentia-est.com/zh/entropy-information-the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