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幸收到一份CS期刊的Review邀請,也是我職涯中第一次進行審稿,而有一些關鍵是我們在看paper時應該要特別注意的,以及當讀者在撰寫論文時也需要在乎的,以下我會從基本撰寫內容、實驗設計及研究結果來探討
基本撰寫內容
內容要清楚、不可讓人誤解且專業的使用英文陳述研究想法
在台灣的碩、博士研究所清一色都要求使用英文撰寫研究報告及論文,雖然英文並非我們的母語,但對於學術內容來說使用英文表達清楚且正確無誤的內容是必要的,同時還要禮貌性的表述自己的看法,而不對某種研究或理論過於偏激的超譯
要具備這種能力只能靠大量的練習,不過現今LLM非常方便可以利用目前市面上成熟的模型來進行修改及學習,讀者可以參考Wiwi的方法[1]先自己寫一遍,然後倒進大型語言模型內請它幫忙重構、潤飾以及更改錯誤字,參考模型改出來的結果進行編輯
要注意的是,不要直接複製貼到你的編輯器內,而是參考AI給的來編輯自己的內容,因為學術寫作時非常在乎前後文結構,如果讀者在撰寫上已經有框架的話就照著自己的想法走,同時學習AI為什麼這樣寫才是你真正帶著走的技能,也不會讓審稿人員看到一半就迷路
提供足夠的領域背景知識跟情境給讀者
學術論文首先需要非常清楚的將問題描述給讀者,為什麼目前的方法還不夠好?簡介整個情境的狀態以及目前的解決方法,為的是證明論文作者已經將該問題理解至最新的進度,意即將知識的邊界線劃給讀者來看,為什麼這個問題很重要?
所有有關聯性的參考文獻都得在介紹問題時提及,哪位學者的理論或研究可以解決到什麼程度?雖說文獻通常都是由相關領域的研究員、教授、研究生在研讀,然而不能保證所有剛新進該領域的讀者熟悉過往的研究內容,所以才需要附上所有參考文獻留下脈絡給讀者
讀者在撰寫論文時也應該要注意自己的描述是否能讓大多數該領域的人讀懂您的研究內容
嚴謹的構建文章結構、圖片、表格以及原始資料
通常撰寫研究論文是為了投稿至期刊或研討會上,為了通過審查通常需要遵守該期刊或會議的文章結構,如果是Impact程度高的組織都會在網站上提供撰寫格式或範例檔案供投稿者下載,如果沒提供範例檔案的話就得自己設計,不過格式還是會提供的,意旨讓投稿者自由發揮
但基本結構就如同讀者平時看的學術論文章節,比較要注意的是圖片、表格的表示方法每個期刊或會議都不太一樣,而原始資料如實驗code、模型資料都要確保可正常運作
如果撰寫時需要極大程度偏離格式的結構必須要跟審稿人多做說明,通常只有能讓研究內容顯著提升表達或者符合某種特定學術方法時才可以使用,然而這種情況非常少發生
所有撰寫內容都需用來證明假設
讀者在撰寫論文時所有的想法都必須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假設是成立的(self-contained),無關的事情就不需要寫進去(畢竟期刊是用頁數來算審稿費用的,你多寫些無關緊要的事情增加頁面根本是浪費錢🥴),每個章節環環相扣最終證明你的想法可行,並且所有研究結果都需附上
連貫的內容也不應該切分成好幾個章節只為了增加版面,讀者應該用小節來描述數個概念,一字千金
清楚的定義所有工具及理論,並且詳細的證明研究結果
公理(Axiom)、定理(Theorem)、推論(Corollary)、主張(Proposition)、引理(Lemma)、特性(Identity)、原理(Principle)等等工具都是前人經過嚴謹的證明或歸納出來的事實,我們的研究假設應該站在這些巨人的肩膀上,基於這些方法拓展更進一步的知識邊界
實驗設計
原創研究內容需要滿足期刊/會議的主題
研究員付錢買期刊的存取權或付會議的參加費用是為了看到自己領域內的最新相關研究,這也是為了清楚的分類研究內容,否則就像1960年代以前每個研究領域就像一座又一座的孤島,有點相似領域的學者不知道隔壁座位的專家做了很類似的內容,只能不斷地閉門造車
好的研究題目才能彌補研究知識缺口
撰寫論文時應該要清楚的描述研究問題,好的問題代表著看到現有的研究還能夠更加完善,以及學術研究大多數皆是站在過去的理論上所以要跟前人的研究有所關聯,但也不是任何研究都可以,也許有些問題已經解到一個盡頭了沒有擴展的空間,所以找出有意義的問題也是一大課題
研究內容應該要盡可能地嘗試探索知識邊界,透過自己的研究描述該方法如何貢獻這個領域,不管是擴展就方法應用到更多方面抑或是發現一個新的應用領域跟方法
以高技術及道德標準進行嚴格審查
學術倫理是每個研究員應該遵守的原則,審稿人員都有自己一套嚴格的調查標準,並且符合該領域的道德標準,投稿人也應該遵照相關的守則
研究方法必須要可復現
投稿人撰寫的內容應該要盡可能的敘述自己的研究方法,讓審稿人或其他讀者可以將實驗結果進行復現,或者研究性內容提供足夠的證明能讓其他人成功證出相同的內容,才稱得上是科學研究,如果最好的實驗結果只能靠運氣那這跟擲骰子有什麼兩樣?
研究結果效力
鼓勵可復現的研究
通常期刊要接受論文不只考慮論文的影響力、技術進步程度、題目新穎程度或小眾影響程度,甚至連沒有產出研究成果都可以列入考量內,只要清楚說明可復現的內容如何增強你的論文價值,期刊或會議就有可能接受投稿人的論文
要注意的是如果只是把一份研究切分成好幾篇文章的話通常就不列入考量直接拒收,通常會Acceptable的復現範例像是軟體code的驗證及查核,審稿人員會進行效能比較、計算資源的消耗結果檢查等方法
所有研究資料皆需附上
研究結論通常都需要許多的參考文獻進行佐證,而這些證據也應該一併附在內文裡並且能夠在特定的文獻資料庫裡讓審稿人查到和存取,引用的資料應該要是穩定、統計上合理且可控制的,由於資料庫內的文章有些是靠AI爬蟲索引進來的,所以資料內容應該要先重複驗證過再使用
總結要能完美的連結研究問題
一篇論文的總結要能夠適當的勾回一開始假設的研究問題是否合理,討論該篇文章在這個問題上有沒有給出一個有意義的結果,這個結果必須是支持自己的結論,在那之外,點出某個方法是否只能應用於某些問題,而問題之外的道路還未探索出來又是另一項工作了
尤其當撰稿人要針對某項因果關係做主張時,應該要設計容易控制的實驗來驗證,證明有關聯並非因果關係
以上就是一些正在撰寫投稿論文的讀者們可以參考的要素,如果有其他想要補充的歡迎在留言區留言或寫信給我
References
[1] Wiwi Kuan, 別停止打字:https://wiwi.blog/blog/dont-stop-ty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