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醫療水準越來越進步,人類的壽命不斷地倍增,但每年全球死亡人數卻有超過7成也就是約4100萬人死於慢性病,現今這個科技世界更造就10億的肥胖人口,更不用說現代醫療治療時只專注於將病症去除,卻輕忽疾病的預防,加上全球大型食品公司與製藥公司的雙雙聯手,你我活在充斥超加工食品(每晚超爽麥當勞薯條)、環境毒素(PM 2.5)和壓力充斥(主管每天罵你)的環境當中,現代人越來越遠離健康生活了
2024年卡利·明斯(Calley Means)跟妹妹凱西·明斯(Casey Means)合著《Good Energy》一書提到代謝是身體健康的根源,現代病往往源自於新陳代謝失衡,粒腺體無法將食物轉成好能量,導致身體常常發炎、慢性病也隨之而來,尤其現代生活高壓快節奏,人們的飲食、運動、睡眠、壓力、生理節奏、環境等因素通通無法自己掌控
代謝一言蔽之就是人體的發電廠,我們每天吃下去的食物跟呼吸的氧氣都被粒腺體轉換成能量,驅動心跳、提升腦部思考、增強免疫系統甚至修復細胞,所以只有代謝順暢時細胞才有辦法轉化ATP,同時將身體裡的廢物(例如自由基)物質給清除掉,我才會感覺身體非常輕鬆、精神非常飽滿
但細胞代謝率下降就會造成身體能量不足、廢棄物累積,常常覺得疲累、腦霧、失眠、腰圍變粗,四十歲不到就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更不用說台灣健保體制下領取藥物非常方便,導致我們有慢性病時就倚賴藥品,但衛教資訊還是非常重要,雖然可以拿藥但希望醫療人員同時開立飲食、運動、睡眠處方籤
「非藥物治療」策略從2023年開始受到重視,透過飲食、運動、睡眠、減壓、正向連結、避免危害物質等六大支柱來建立良好生活型態,例如現代人常常吃太多、亂吃一通,這就會導致能量過剩與能量不對,如果能量超過身體所需的話身體會抗拒的,器官沒辦法正常吸收,這也是胰島素阻抗的最根本原因,而後造成糖尿病,如果要用藥控制症狀,不如從源頭開始處理
健康是每個人自己的責任,透過改善生活也可以降低三高的風險,尤其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預防性保健應該在醫療照護和失能長照之前就先做好防範,那麼身體代謝力應該要多少才算好呢?以下的數值是《Good Energy代謝力打造最強好能量》一書規劃的最佳範圍,可能某些欄位與一般認定的「正常」不太一樣,但異於正常卻是致病風險最低的
- 三酸甘油酯 < 80 mg/dL
-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HDL) 50~90 mg/dL
- 空腹血糖 70~85 mg/dL
- 血壓
- 收縮壓 < 120 mmHg
- 舒張壓 < 80 mmHg
- 腰圍
- 亞洲男性 < 88 公分
- 亞洲女性 < 80 公分
- 三酸甘油酯與HDL比值 < 1.5
如果到大醫院做更仔細的檢查可以在看到其他項目,推薦看
- 空腹胰島素 2~5 mIU/L
胰島素阻抗指數<2 - 高敏感度C反應蛋白 < 0.3 mg/dL
- 糖化血紅素 5~5.4%
- 尿酸
- 男性 < 5 mg/dL
- 女性 2~4 mg/dL
- 肝臟酵素
- AST、ALT:$\leqq$ 17 U/L
- GGT:男性 < 25U/L
女性14~20 U/L
- 維生素D 40~60 ng/mL
代謝不是抽象的概念,它是我們每天吃、動、睡、呼吸的結果。不要等到血糖、血壓、血脂超標才開始緊張
今天你就可以做最簡單的3件事來改善代謝:
- 吃飯時先吃菜、再來吃蛋白質,最後才吃半份主食
- 餐後快走10分鐘
- 固定作息就寢
幫自己打開好能量開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