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d image of post 從50年職涯中學到的人生課題-上

從50年職涯中學到的人生課題-上

2017年圖靈獎得主的電腦科學家David A. Patterson分享了他這50年來從人生中學到的一些重要的事情

David A. Patterson博士從UCLA PhD畢業後在UC Berkeley教學與研究了40年的系統設計,同時也協助許多公司的專案,之後幫助google實現AI加速硬體的關鍵基礎底層技術,而這些年來歸納出8件我們生活上應該注意的事情,此篇我先介紹前四件

家人至上!

博士認為不要犧牲自己家人的快樂來換取你職涯上的成功,早年David跟另一位同事時常在矽谷開完會已經是晚上了,便一起開車載同事回去,不過經常到家時已經過了與家人的晚餐時間,同事說如果這一切重來的話他寧願花更多的時間在家庭上

當時的David並沒有想過這件事,他與妻子有兩個孩子要養,但同時他也參與許多的志工活動,David樂於將時間分散至各種有樂趣的活動以帶給他自己快樂,然而當他的孩子成長為青少年時卻抱怨說David從未出現在他們的成長過程當中,即便跟孩子解釋自己有很多事情要忙,然而對於12~18歲的青少年來說還是需要持續地接受來自家人的關愛與照護

沒有任何人在死之前會說出『我希望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待在辦公室裡』,時至今日我們甚至可以把工作帶回家裡做,然而這樣的選擇便會讓你的家人順序級別放在最後,漸漸的關係疏遠而破裂

快樂至上

如果你在生活當中總是不快樂,那麼成功也將離你遠去,在19世紀的年代那時的美國人口頭禪早就已經是金錢才能帶來快樂,然而財富與快樂是兩種不同的目標,世界這麼大,總會有不快樂的億萬富翁吧?當這兩項成為一道選擇題出現在面前,David總是優先選擇快樂,而在那之後也很高興自己這樣的選擇

傳統上心理學家所關注的是人們內心的健康問題,而今日腦科學研究的進步與心理學結合,現在更近一步的去探討是什麼讓人們感到快樂?其中發現的一些建議是:

擁有好朋友以及好家庭

人作為社會性動物,我想如果你總是獨身一人或者有未解決的原生/現有家庭問題你的生活應該是快樂不起來的

幫助他人

人被他人所需要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之一,當你透過慈善工作或者捐款幫助其他需要幫忙的人,你的大腦會產生激乳素,這種分泌物質會推動多巴胺以及腦內啡的分泌,你就會感到更快樂了

我很喜歡《Blue Giant》漫畫裡SUPREME歐洲篇章[1]主角宮本受到幫助的橋段,幫助主角的大學生克里斯以前環遊世界時也被人幫助過,事後對方要的報酬就只是跟平常一樣要的一根菸,而我們相信世界就是如此運轉著

開發內心世界

倒是不至於需要去加入任何的宗教團體,大自然的奧妙就足夠啟發人們的心靈了,意識到我們只是宇宙中的滄海一粟,也許我們就會開始體悟到人生中所經歷過的所有糟糕事情都會過去,世界依舊存在沒有毀滅,人生依舊繼續走著

做你所愛的工作

David認為做自己所熱愛的工作即便這些組織不付錢他也心甘情願的可以幫忙,這也是他可以在Berkeley以及Google裡做這麼久以及提出如此有突破性貢獻的研究動力

抽出時間來娛樂

出社會後大人們似乎就被套上一層枷鎖認為一直忙得不可開交就是自己的義務,多些興趣像Patterson博士會玩拉密(一種以色列麻將)、散步、人體衝浪、騎腳踏車以及踢踢足球等等,如果在足球比賽裡踢得很出色就會跟發現研究突破一樣令人感到快樂

長遠來看要重視人而非專案本身

當作者完成他的博士學位並決定下一階段時讀到一本書,書裡面針對那些在職場上工作後的人們對於他們自己的職業有何看法,而David結論是那些專業上可以幫助人們的工作,例如醫生、教師及牧師等人都對於自己的職業感覺很棒,而那些平時工作只專注於短期任務的人們相對感到比較不滿足

這也是為什麼David去Berkeley的原因,他預期可以在裡面與學生和同事一起工作才是最重要的,當時的工程學院院長也給出類似的建議,比起自身的成就與誰一起共事才是最重要的

多多讚美他人吧!

儘管我們在工作上已經非常成功或有自信,但如果我們把工作做好並且受到稱讚時那種感覺還是很爽,不過在讚賞他人或提出任何意見時都必須保持真誠,否則別人早晚會看穿的,只需要一點點的認同或公開讚揚都是對當事人很大的鼓勵

小小一點火花,即可燃起熊熊烈火,如果聚光燈打在了你身上,也請記得將這些注目分給其他同事們一起發光發亮,與團隊共享榮耀並不會讓注目削弱


[1] BLUE GIANT SUPREME藍色巨星 歐洲篇(01)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Posts Copyright Scientia from Scientia Potentia 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