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從50年職涯中學到的事業課題-上我們提到了前四件人們在事業上應該關注的事物,本篇我們介紹後面四件
天佑勇者
偉大的成就由大膽的願景所鑄成
大膽的願景時常被好奇心所引出來,David的同事Randy Katz造出第一個較小型且較便宜的硬碟後他第一個問自己的是:我們可以拿這顆硬碟來做什麼?這樣的好奇心最終讓Randy想到可以拿來製作能夠快速存取、可信賴且低成本的架構,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就這麼問世了,也是我們今天在各個伺服器或雲端中儲存資料常用的架構
大部分的研究都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力,否則就算不上真正的研究(通常我們都是一步一步解決小問題,慢慢擴展知識的邊界,如果發現了新的理解或工具才拿去嘗試解決較大的問題),但人們只會記得那些罕見且轟動的研究(還記得LK-99常溫常壓超導體[1]嗎?)而不會注意到我們小小的一步成果,不過挑戰新穎的題目對於聲譽根本沒有任何影響,為何不嘗試挑戰大一點的題目呢?
David深受這樣的想法啟發,如果我們想要獲得影響力勢必每一個研究計劃都要挑戰那些還未解決且能夠帶給人們正向影響的題目,就如同海倫·凱勒(Helen Keller)所說:長期來看時常避免風險的人不會比經常接觸風險的人來得安全,害怕的人和勇敢的人一樣經常會被抓
文化很重要
Berkeley電腦科學系、Google跟昇陽公司有個原則就是不錄取或雇用蠢蛋,如果你正在組織一個團隊,人數只限10人的話應該可以挑出壞蘋果,但要找50~100的人員團隊就非常困難了,所以對於大型組織設計一個預期的良好習慣很重要
David在他的計劃要聘用人員時會挑選那些善於合作的人以及設定一些社交指導原則,作者從朋友那聽來一個故事,再加入Google之前,曾經和另一位同事在同家公司工作,那位朋友還記得那人會在開會時大吼大叫,然而當他們再次於Google內共事時,那人每次開會卻都表現得很文明,因為Google的員工被指導說要表現得很「Googley」
你開始的專案數量不重要,重點在於你完成了多少專案
David某天頓悟了這句話,至此他每次同一時間只專注於做一份研究計劃,而這個想法也適用於其他方面,舉例來說作者擔任系上主任、實驗室計劃主持人以及ACM主席時每次有活動要舉辦他只會一次只做一件事,把其他時程比較後面的排到之後再做
人們也只會記住你真正主要貢獻的五、六項事情,而不在乎你做了其他的一百項繁雜瑣事
尋找正面的機會
在進行一項專案時有著無數的可能會發生錯誤,所以保持正向的態度是你唯一能做的,否則我想碰到兩、三次問題時你就會想放棄了,David在他16歲時跟一個同齡女生有過幾次約會,就直接問那個女生能不能在一起,但那女孩卻說:哇,我覺得Dave你真的是一個不錯的人,我不知道要怎麼跟你說"不要",作者樂觀的天性以及稍微邏輯思考一下(說不出"不要"就是"要"😧)就直接抱住她了,事後女生才說其實當下覺得David有點可憐,所以想著之後再拒絕,但都結婚57年了,這位女性還是沒說出口
作者結婚這麼久了期間還是會有一些爭執,其中比較常吵的是她希望遇到問題時可以跟作者一起共感,但David作為一個工程師就想著要幫她解決問題(拜託,她有說在尋求你的解決方案嗎?😩),最後兩人達成的協議還是靠九字真言
我錯了;你是對的;我愛你
不可否認說出我錯了對人生有很大的幫助,在職場上也常常可以化干戈為玉帛,總不可能說完我的想法是錯的,最後說句也許你是對的但你很機八吧(還是其實這有可能發生?🥴),通常這時候大家氣氛都不會太好,所以說完這句就暫時不用接"但是“來解釋些什麼,讓雙方都冷靜一些後再進行積極正向討論才能讓事情往前推進
[1] 常溫常壓超導體LK-99 - https://pansci.asia/archives/37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