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在世,創傷與悲傷永遠不會缺席,戰爭、災難、家庭或個人生活中,皆有可能一瞬間失去原有的平衡,落入巨大的情緒震盪,任誰都無法逃過,有人因戰火而失去至親,連自己的靈魂都被帶走了、有人長期生活在家庭暴力或虐待之下,從小就把內心封閉起來、有人在校園或職場上遭受霸凌與羞辱,終日懷疑自己存活的價值、也有人面對突如其來的意外事故,眼看至愛離世,只留下了充滿空洞的自己
當這些重大的悲傷事件撞擊了我們的生命,往往超出了個體的心智與情緒能承受的範圍,雖然身體上沒有受任何傷,但我的心中早已出現巨大的空洞,腦袋裡被無窮大的無助感佔據,內心只充滿著孤立的感受,彷彿世界上只剩下我這一個人,對某些人來說,時間與支持可以慢慢修復這道裂痕,他們能夠在痛苦中逐漸恢復自己的平衡,甚至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悟
然而,卻有些人依舊被創傷緊緊束縛,我們無法從記憶中抽離出來,日復一日的被夢魘、閃回、強烈的情緒波動折磨,這些人對於現實世界充滿了恐懼與戒備,或是對自己產生強烈的罪惡感與自我否定,漸漸喪失對生命的意義
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就會出現這些症狀,因重大創傷事件影響心理與生理功能的一項疾病,這可不是單純心情不好或者難以放下的情況,這在心理學上是可以診斷出來的一項精神疾病,病患會不斷地出現一系列侵入性回憶、迴避行為、情緒與認知上的負面改變以及過度警覺等症狀困擾
如果沒有病識感做即早辨識與治療,PTSD會削弱患者的工作、人際與家庭功能,甚至引發憂鬱症、藥物濫用或自殺等更嚴重的後果,現在這擾亂的世界中,生命撞擊重大悲傷的可能性越來越高了,直面這項問題是社會應共同處理的課題,畢竟創傷從來就不僅僅是屬於個體的,這課題與家庭、與社群、與文化的結構息息相關,只有全方位的關注與支持,才有可能將這些受傷的個體從情緒的沼澤中拉上來,讓這些低落的心靈重新找到生的盼望
生命的重量永遠都無法忽視,畢竟創傷的型態多變:戰爭、天災、意外事故、虐待、失去摯愛、社會期待等等,它們的重量超越我們所能承受的上限,常常一個不注意就在我們的心靈中割出一道裂痕,根據美國精神醫學學會《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讀者可以審視自己有無相關的病識感
- 持續侵入性回憶:如果常常被夢魘、閃回、難以控制的痛苦回想佔據了大腦、佔據了生活就要開始有警覺
- 逃避行為:刻意迴避讓人聯想到創傷的情境、人物或地點
- 認知與情緒的負面改變:如果突然對自我不斷的否定、對未來失去希望,以及對人事物突然失去興趣時就該感到害怕
- 過度警覺與反應性改變:如果時常遇到驚嚇時反應過度,而難以入睡、易怒時就該找人好好談這件事情了
如果這些症狀持續超過一個月還影響到您的生活功能,有可能就是罹患了PTSD,甚至在學界認為PTSD是可能疊加在一起的,長期反覆的創傷累積起來,家庭暴力、兒童時期的虐待與長期囚禁不斷地發生,除了引發典型的PTSD之外還可能讓情緒調節功能失調、負面的自我概念加劇,人際關係出現強烈的障礙,這樣的心靈早已傷痕累累
如果讀者身邊有這類的人,這不單單只是一個需要修復的人,更是一段值得被理解的生命歷程,這個活生生的人可能是您的至親、您的愛人、您的朋友、您的同事等等,他們有可能總是覺得羞愧與自責,認為自己「太脆弱」或者「為什麼別人走的出來,自己卻辦不到」
但自己是自己,別人是別人,每個人的情緒與感受只有自己才知道,在這樣的時刻中,您的肯定與陪伴才能讓這些人走出這道黑暗的路途,奪回安全感與掌控感的信任,除了在醫師的幫助下重建自己,找回身心的穩定,不放棄這段連結,才能夠撥開陰霾,最終能賦予這段經歷全新的意義
Reference
[1] 宇宙光編輯部, “宇宙光 [Vol. 52 No.618]:悲傷的修復密碼,” 基督教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 臺北市, 2025.10